close
萬聖夜(Halloween)在每年的10月31日,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,主要流行於北美、不列顛群島、澳洲和紐西蘭。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,戴上面具,挨家挨戶收集榶果。華語地區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。

萬聖夜英文稱之「Halloween」,為「All Hallow Eve」的縮寫,是指萬聖節(All Hallow's Day)的前夜,類似於聖誕夜被稱為「Christmas Eve」。「Hallow」來源於中古英語halwen,與holy詞源很接近,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,萬聖節仍然被稱為「Allhallowmas」,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(Hallow)那一天,要舉行的彌撒儀式(Mass)。

萬聖夜通常與靈異的事物聯繫起來。歐洲傳統上認為萬聖節是鬼魂世界最接近人間的時間,這傳說與中國的盂蘭節類似。美國明尼蘇達州的阿諾卡(Anoka)號稱是「世界萬聖節之都」,每年都舉行大型的巡遊慶祝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雖然萬聖節是西方的節日,但隨著文花交流頻繁,台灣民眾對於萬聖節並不陌生。相當於我們的中元鬼節的萬聖節,又是從何而來的呢?

  萬聖節前夕是萬聖節宗教節日(11月1日)的前一天,所有的鬼魂、巫婆以及死去的鬼魂都將在萬聖節傍晚時出來。 「萬聖節」字意來自「神聖的晚上」或是「視為神聖的晚上」,就是基督徒思念死去的家人和朋友的日子,西方人通常會做禮拜和到墓前追思。

  而萬聖節的歷史淵源為何?據說二千多年前,每年十月三十一日的前夕是塞爾特族人(即目前的蘇格蘭人、愛爾蘭人)的年度豐收祭典,象徵著一年的結束,以及新一年的開始。這一天是塞爾特族人表達他們對太陽神敬意的日子,因為太陽神讓他們的穀物豐收,準備面斷即將到來的冬天!然而在這一個夜晚也是惡靈力量最強大的一天,因此塞爾特族的牧師和祭司也會主持祭典安撫掌管死亡的神靈,以避免災禍。

  而古代的愛爾蘭和蘇格蘭一帶的人民害怕萬聖節的來臨,害怕自己的身體被死去的的鬼魂佔據,為了把鬼魂嚇走,他們便會在臉上繪上圖案、把奇裝異服穿在外面,用巫婆、鬼、骷顱骨架等圖案來裝飾他們的房子,然後,在南瓜上刻著可怕的臉孔,並且把蠟燭放在南瓜裡面,用火把、裝飾和舉行慶典來嚇跑鬼魂,這樣的行為逐漸形成一種習俗,這樣的習俗也經由愛爾蘭移民帶至美國,演變成今天熱鬧的萬聖節。

  現在的萬聖節人們不再感到害怕,反而變成一種有趣的活動,所有小孩子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,出去嚇鄰居,玩著「不給糖,就搗蛋Trick or Treat」的活動,人們也開始請小朋友吃糖果!也讓萬聖節變成一個充滿歡樂的節日。(攝影/洪榕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溫哥華的天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